联系人: | 刘乐(来电时请说明是从中国管道商务网看到我的) |
电话: | 0516-83788888 |
手机: | 19952188266 |
传真: | - |
地址: |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
邮编: | 221145 |
邮箱: | 3479005177@qq.com |
灌溉水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明显。另一方面,农民承受能力低,农业水价改革难度大。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是今后国家水资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末级渠系节水改造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内容,通过改革可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减轻农民水费支出。2008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部分省份启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在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促进工程良性运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水利部协调财政部加大支持力度,27个省55个县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保证农民基本用水需求的同时,建立多用水多花钱,少用水少花钱,不用水得补贴的机制。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本项目启动后,节水示范区管理单位将积极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科学核定农业供水成本,推动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助政策,从成本扣除财政补助部分确定最终水价,并推进定额内用水实行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通过明确农业水权,推行用水定额管理,逐级分配到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从而实现农业用水总量“封顶”目标,变“大锅水”为“商品水”。同时,配套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体系。
1个骨干信息网,通过自建专网,形成覆盖刘集管理段、柴集管理段所辖主渠道沿线的高速宽带网络;5类信息采集系统,通过水位、视频、图像、闸控、流量等信息的采集,辅之以量水建筑物,实现水位流量等信息的实时监控,为切实算好水帐、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基础;5类数据库,通过灌区基础数据库、工程三维仿真模型库、空间地理数据库、灌区工程监测数据库、灌区供用水管理数据库等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高效共享;1个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平台,基于GIS技术完成各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开发WEB端信息管理系统及手机移动APP,初步建成统一的漳河三干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核心示范区信息化管理平台。
2.2.1.3传输网络建设
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按照主干线路布设光纤,辅以GPRS/GSM等专网、公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并尽可能利用公用信道传输。由于视频监控实时高清画面传输要求,以及关键节制闸和主要分水口闸门远程控制的需要,拟以刘集管理段分中心站为起点沿三分干渠道敷设光缆,所有视频监控点直接用光缆进闸房,然后通过主干光缆传回中心站。